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13225|回复: 12

    论泾川古城遗址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依法保护泾川古城遗址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6 20: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泾川古城遗址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依法保护泾川古城遗址的重要性1 @4 K+ Y4 h" D2 \8 s
    (拜读张怀群教授“泾川古城三千年”的启示)
    ) C# X  J& b6 B5 [3 j  B6 M4 L$ X$ N( K3 q+ H7 p  W! Z" i: F
            历史文化之所以成为历史文化,至少距今有几百年,甚至数千年。我们都是后来人,我们研究挖崛历史文化的依据,不但要有历史文化的实物,更重要的要有各类文史资料记载。实物因历史的变迁,往往是不完整,有的是残缺不全甚或只留下遗址。从某个角度理解,这正是其珍贵之所在。因没有遗址或残缺不全的存在无法对它进行研究和挖崛,泾川古城遗址,就是属这类的历史文物。30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很难看到完整的建筑群体,只是残缺的遗址,外表看荒凉,为什么能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拜读张怀群教授“泾川古城三千年”,他查阅各类文史资料记载,现场考证,对泾川古城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度研究,给我们这些缺少历史文化研究的人很大启示,我是其中之一。经他的论述,我们恍然大悟,泾川古城遗址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6 S  k! i9 Q: a
              泾川古城面积方圆30平方公里,是现在泾川县城的10倍,这样大的古城,是中华历史文化少见(仅次国都等大城市),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都市遗址。它的珍贵还体现在泾川古城是中华姓氏的起源地之一,其中是阮姓的发源地,有天子(皇帝)来此祭拜之地,有诸多的古墓葬文化,历史文物等等。它的珍贵不仅是泾川古城规模之大,更重要的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成为多功能的古城。用不完全正确的比喻,泾川古城像万里长城,山海关等,抵御外来侵犯,兵家之地;像无数的边境重镇,出入境要地,要在此通关,特别是外来使者、商人都要长时间在此留驻学习,熟习民俗;像现在的深圳、珠海、广州、上海、天津、大连、厦门等边境城市,是中华对外经济贸易的重镇,是古代丝绸之路出关必经之地;像古代的北京、西安那样,虽然不是古都,但是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古城。- S! P7 _; W2 \( c9 U
            以上不然看出,当时的泾川古城是多么繁华和重要,虽然经历了千年风霜,确实残缺不全,多数属遗址,但它确实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辉煌的一页。为此被甘肃省列为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受国家法律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凡是在省级文物保护范围内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必须经上一级(即国家文物局)同意批准。西平铁路原选线穿过泾川古城,不顾国家文物局明确指出西平铁路泾川古城路段要避开泾川古城区域,强行施工,是属破坏国家文物违法行为。做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权利和义务制止破坏国家文物的违法行为。甘肃省文物局,泾川县文体局,阻止西平铁路泾川古城路段的施工及各界人士,新闻媒体关注和支持是合法的,无可非议。
    + Z- E( t5 L, S, `& x( w        为什么会造成现在这样的事态,责任来自建设单位,一是对泾川古城遗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缺乏法律观念,不能依法行事,其思想根源是重经济建设,忽视对国家历史文物保护。经济建设是可再生资源,而国家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一旦破坏就成为千古罪人。经济建设可计算减少多少投入,而国家历史文物,是无价之宝,远远超过经济建设的投入。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错误观念。西平铁路全线途经;泾川、邠州、乾州三个建州区域,在陕西路段避开邠州、乾州区域。为何甘肃路段不能避开泾川古城遗址区域呢?这就是观念之差。经济建设与保护国家历史文物并举,是唯一正确的观念。
    : h  y/ Y1 i7 I, ]4 s6 e        有人会说,就是一条铁路穿过,不致于破坏泾川古城遗址。泾川古城是古代繁华的都市,铁路穿城而过,不仅破坏古城遗址,而且毁古城历史原貌。从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若能根据文史记载和现存遗址,把这个重要的繁华都市模式呈现给世人,让世人亲身感受,根据时代的发展若我们这一代人做不到,也要留给后人的发展空间。5 @8 F8 \2 L+ u9 [. d5 e
            为此强烈要求:一、西平铁路泾川古城遗址路段要改线,避开泾川古城遗址区域,保护国家文物;二、已被破坏的古城墙、古墓葬原样修复,谁破坏谁负责;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2 T' G2 E" n) d9 o+ e        9 r% k& @/ V' G* o5 H4 R
           
    " W3 g. t; Y) e  {4 g       
    " `, g' M% k0 B        福建省漳州阮氏文化研究会5 @. N5 U6 U# g% }! r2 r+ n
            常务会长:阮其尾* X' K, i/ k/ w( j" e+ B" N# u
            2012年6月16日
    发表于 2012-6-17 08: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家境界就是不一般啊。另单就如此高龄,还能发表如此长篇,实属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7 08: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针见血,让那些企图破坏文物的不法份子无处藏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7 15: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阮氏各位弟兄们,你们好,看了你们的议论,作为一名泾川人,我理解你们保护泾州古城遗址的心情,但不要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误导和利用,我把现场的真实情况告诉你们,相信你们的智慧和判断力,真实情况如下:
    . A2 t. O3 l: O1、西平铁路没有破坏泾川古城墙,照片中反映的所谓古城墙实际是陇东地区特有的二阶台塬地貌,上方是大片的耕地,下方是大片的窑洞群(现有人居住)。西平铁路通过该段经过了文物部门的批准,施工中也未挖出任何古墓。
    5 z$ h6 Y; X9 [* l* @2、所谓的古城墙经有关地质部门专家现场踏勘取样分析,实际是沉积了数亿年的黏质黄土,而绝非人工夯填土的古城墙。$ X4 {' g" I+ `. B. [
    3、所谓的泾州古城墙遗址,仅在文物部门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到,现场没有任何遗存的遗迹。9 Z9 n7 j; b- ~- \. X
    4、所谓的古城墙遗址范围内如今已是泾川新城了,这里建有政府的办公大楼、学校、医院以及大片民居,这些建筑物是否经过文物部门的批准就不得而知了。已通车的银武高速公路也从古城遗址的东南角穿过。
    , l# w7 E1 _5 t5 Y以上这些就是泾州古城遗址的真实情况。
    5 f% `3 F" [. R- O; b" j8 B: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7 16: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新来的宗亲) d) w' t2 P% i, [1 J# x4 m
    忽略了铁路路基高度达八米 ,与平行的山根形成堰塞湖 ,如果发生历史上发生过的水灾,将再次冲毁仅存的古城遗址。4 z# J- w: A9 P0 H0 W2 `-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7 16: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新来的宗亲; ?/ {" g' R6 M& H4 o
    忽略了铁路路基高度达八米 ,与平行的山根形成堰塞湖 ,如果发生历史上发生过的水灾,将再次冲毁仅存的古城遗址。, c' [" L5 t6 ~' i" T2 m6 F4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7 17: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阮氏家族的各位弟兄们,你们好!
    * u6 _) L) C( i1 d/ W) d6 W
    9 b1 d9 g& {" H1 ~  所谓的泾州古城遗址上那段老城墙,真相并不是有些人主观想象的哪样。最近有权威部门专门在这里做了土样的土工试验,根据科学数据分析,得出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F5 e8 D, Y) B4 U/ \
       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击粘质黄土,中部为细圆砾土,下部为白垩系下统泥岩夹砂岩。这种正常沉积形成的黏质黄土,不是很能说明它根本就不是夯筑而起的土工建筑吗?我们大家都要尊重事实,相信科学呀!哪种人云亦云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大家都要慎听人言的好。
    1.jpg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7 17: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阮氏家族的各位弟兄们,你们好!
    5 m: P, G! T. ]* i
    9 P- E& M$ T, D: {  I! _7 M" P  所谓的泾州古城遗址上那段老城墙,真相并不是有些人主观想象的哪样。最近有权威部门专门在这里做了土样的土工试验,根据科学数据分析,得出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 V' U) F* b5 u2 e4 k   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击粘质黄土,中部为细圆砾土,下部为白垩系下统泥岩夹砂岩。这种正常沉积形成的黏质黄土,不是很能说明它根本就不是夯筑而起的土工建筑吗?我们大家都要尊重事实,相信科学呀!哪种人云亦云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大家都要慎听人言的好。
    2.jpg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7 17: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阮氏家族的各位弟兄们,你们好!: B/ f' h) R' @$ \! g! [+ O* {

    % }! c" k* P9 u  所谓的泾州古城遗址上那段老城墙,真相并不是有些人主观想象的哪样。最近有权威部门专门在这里做了土样的土工试验,根据科学数据分析,得出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5 ?; W  S) _  V  b8 M1 o6 `2 F
       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击粘质黄土,中部为细圆砾土,下部为白垩系下统泥岩夹砂岩。这种正常沉积形成的黏质黄土,不是很能说明它根本就不是夯筑而起的土工建筑吗?我们大家都要尊重事实,相信科学呀!哪种人云亦云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大家都要慎听人言的好。
    2.jpg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8 17: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